中国赛车网购物区,车迷来看看
查看: 9015|回复: 17

WRC轮胎分类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6 1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04241015.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04241015.jpg" border=0></A><BR><BR><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04445708.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04445708.jpg" border=0></A><BR>WRC 轮胎的种类越来越多。于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比赛条件,车手们会毫不犹豫地重新刻画胎纹。<BR>这一工作可以在服务区内完成,即开赛前由百路驰的专业技师和装配工为车手完成,他们会用加热了的<BR>刀片来开扩现有的凹槽或者重新开槽。而这些刻纹的精度要根据<A class=akey href="http://weather.news.sina.com.cn/"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99>天气</FONT></A>条件以及车手的驾驶风格而定。什<BR>么情况下,车手需要重刻他们的轮胎?
<>  ·低温条件下,沥青或砂石路面上的较长赛程。过软性的轮胎可能导致轮胎无法完成比赛。重刻轮胎技术会去除部分橡胶,促使轮胎花纹更加松弛,导致轮胎温度上升更快。</P>
<>  ·在湿地沥青路面上,如果赛道的潮湿程度尚无法使用中性或雨胎,那么有两个办法:刻除部分橡胶以使轮胎更快升温,或者多刻出几条纹路使得轮胎的排水性能得到提高。</P>
<>  · 为了更好地清除路面浮泥,欲从底层获得更好的抓地力(砂石路面)。</P>
<>  · 如遇赛道表层较为松软,沙子非常多或者石子非常多等情况,欲从底层获得更好的抓地力(砂石路面)。</P>
<>  · 在某些砂石路面的比赛中,第一位驶上赛段的车手面临清理赛道表面松软土层的情况。 </P>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2: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td2_nl vAlign=top>
<><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07205134.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07205134.jpg" border=0></A><BR><BR>轮胎内可装有一种柔软的“面包圈”状的填充物,能够使车手在轮胎气压降到零时依然继续比赛。在<BR>赛车界只有WRC 和Enduro 摩托车赛采用了这种技术。这种类似摩丝的填充物可以在任何路面条件下使<BR>用(沥青、砂石和冰雪路面)。但是,这仅限于WRC 赛车在参加世界拉力锦标赛时使用。比赛规则不允许<BR>N 组别赛车和Super 1600 赛车采用这种技术。</P>
<>  <STRONG><FONT size=4>百路驰在FIA的胜利摩丝状填充系统是如何工作的?</FONT></STRONG> </P>
<>  第一阶段</P>
<>  这种被置于轮胎内柔软的面包圈状泡沫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材料百路驰将这种泡沫塞进轮胎中,<BR>即使轮胎还未被充气,这种填充物也能占据轮胎内部所有的空间。</P>
<>  第二阶段</P>
<>  一旦轮胎充了气,一般是充到胎压在2 大气压左右时,这种泡沫就会被压缩,通常是压缩到其体积的<BR>一半。到目前阶段,这种填充物还是冷的,没有任何反应。</P>
<>  第三阶段</P>
<>  比赛一旦开始,赛车速度的提升会使轮胎温度升高,从而使得这种泡沫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目前,<BR>这一系统已经成熟,能够随时承受拉力赛轮胎所有吸收的负荷。到目前为止,如果轮胎外表面一切按计<BR>划发展,那么这个系统将不会发生作用,但是一经任何细微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启动。</P>
<>  第四阶段</P>
<>  如果轮胎发生漏气(划痕、孔洞、或者经常出现的边缘破损),那么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当气压不再能<BR>够压缩这种泡沫填充物,它就会在轮胎内自行膨胀。泡沫填充物的特殊性质(主要是其柔软性)让摩丝以最<BR>快的速度占据所有丧失了空气的地方。</P>
<P>  第五阶段</P>
<P>  系统一旦启动,车手可以继续进行比赛而不必停下来更换轮胎,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可以像之前一样驾<BR>驶。很多时候,车手并不能意识到轮胎的漏气,特别是在砂石路面上。有了这一系统,车手在轮胎漏气后<BR>创造最快速度并不罕见,一些车手在轮胎出现漏气情况后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 <BR></P><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09204666.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09204666.jpg" border=0></A><BR><BR><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09488548.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09488548.jpg" border=0></A><BR><BR><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10052150.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10052150.jpg" border=0></A><BR><BR><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10304677.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10304677.jpg" border=0></A><BR><BR></TD></TR>
<TR>
<TD vAlign=bottom>
<TABLE border=0 valign="bottom">
<TBODY>
<TR>
<TD></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11333658.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11333658.jpg" border=0></A><BR><BR>  冰雪路面</P>
<>  <STRONG><FONT size=5>百路驰g-Force Ice 轮胎</FONT></STRONG></P>
<>  适用于:瑞典站比赛<BR>  规格:145/80 R 16 <BR>  防滑钉类型:2 种</P>
<>  g-Force Ice Normal stud=100%冰面<BR>  g-Force Ice Short Stud=冰面及冻结的砂石路面</P>
<>  描述:这种轮胎的胎面较窄,能够保证轮胎触地面的压强足够高,因而能使防滑钉在雪面和冰面上充分发挥作用。胎纹的设计是不对称的,这使得防滑钉接触地面时的纵向力(牵引力/刹车、垂直向阻力)及横向力(抓地力、斜向阻力) 都得到优化、开放性花纹更利于除雪。</P>
<>  很难说究竟是轮胎还是防滑钉在瑞典站的比赛中起了主要作用,但可以说两者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关键因素在于如何保证橡胶纹路和防滑钉金属头之间的完美结合。轮胎在每轮比赛开始时都装配了380 个防滑钉,但比赛结束时防滑钉还剩多少并不单单是防滑钉自身的问题。120 公里的时速下,每枚防滑钉每秒钟触地17 次。而且无论何时,与地面接触的防滑钉总数只有50 枚,总的触地面积不超过一张邮票大小。</P>
<>  国际汽联规定,瑞典站比赛中可以使用的最长的防滑钉为2 厘米。关键在于这些防滑钉应植入轮胎多深将最终取决于天气。去年,这站比赛要使用的轮胎需要预先向国际汽联注册,而天气条件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出现新的降雪或者冰层融化的现象。而自2005 年后,每支车队只能为瑞典拉力赛选择一种纹路的轮胎。<BR></P><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12466388.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12466388.jpg" border=0></A><BR>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2: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size=5>砂石路面</FONT></STRONG>
<><STRONG>  · 轻度磨损砂石路面</STRONG></P>
<>  百路驰g-Force Gravel 轮胎</P>
<>  适用于:墨西哥站、意大利站、澳大利亚站、新西兰站及威尔士站<BR>  规&nbsp; 格:195/70 R 15 以及215/65 R 15 <BR>  胎纹占轮胎表面积比例:40%-如遇泥地或路面表层较为松软的情况可增加开槽。<BR>  轮胎配方:2 种</P>
<>  g-Force Gravel 8=软性配方轮胎(适用于低温或泥地环境) <BR>  g-Force Gravel 9=中性配方轮胎(适用的温度区间为15°C 至25°C) </P>
<>  描述:此种轮胎胎纹以相对简洁来保证橡胶接触地面面积最大,以获取更好的抓地力和牵引力。开槽可以是开放式的,这样有利于增加纹路排除路面松软的砂石或泥。</P>
<>  在锦标赛的一系列赛事中,三站比赛路面属于轻度磨损砂石路面,其中芬兰拉力赛对于轮胎来说无疑是最典型的。在芬兰极高速的赛道上,轮胎要非常适应极高的平均速度(平均时速120 公里以上,最高时速约为200 公里),同时在转弯时要非常精确。这样的高速下,车手会通过轻微旋转方向盘来不断的修正赛车的行驶路线,这时他们的轮胎必须迅速做出反应。芬兰拉力赛所使用的轮胎还必须能承受很大压力,因为比赛中赛车跳跃后落地瞬间的压力非常大。而赛车的飞跃正是这项赛事的最显著特点。在阿根廷和日本的比赛中,速度会较慢,而碎石路面则经常出现。中度磨损砂石路面</P>
<>  百路驰g-Force Gravel 轮胎</P>
<>  适用于:墨西哥站、意大利站、澳大利亚站、新西兰站及威尔士站<BR>  规格:215/65 R 15 <BR>  胎纹占轮胎表面积比例:40%-如遇泥地或路面表层较为松软的情况可增加开槽。<BR>  轮胎配方:2 种</P>
<>  g-Force Gravel 9=中性配方轮胎(适用的温度区间为15°C 至25°C) <BR>  g-Force Gravel 9+=硬性配方轮胎(使用于路面较硬或高温的环境) </P>
<>  描述:此种轮胎胎纹相对简洁,以保证橡胶接触地面的面积最大,从而获取更好的抓地力和牵引力。开槽可以是开放式的,这样有利于增加纹路排除路面松软的砂石或者泥。</P>
<P>  百路驰在FIA的胜利虽然WRC 轮胎的种类越来越多,但它们还是要适应各类赛道的要求。对于那些被认作是中性磨损程度的赛道来说,百路驰的车手们知道他们可以依赖中性或者硬性配方的g-Force Gravel 轮胎(如果在一赛段进行第二次比赛时,可能还会用到更硬性配方的轮胎)。百路驰g-Force Gravel 轮胎可以被称做2005 年推出的Z BTO 的光荣继承者,而2005 年勒布正是凭借Z BTO 轮胎赢得了连续六站砂石路面赛事的冠军,并为他最终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轮胎的结构和配方提高了刹车性能(纵向表现)以及横向抓地力。</P>
<P><STRONG>  ·重度磨损砂石路面</STRONG></P>
<P>  适用于:希腊站、塞浦路斯站以及土耳其站<BR>  规格:215/65 R 15 和225/60 R 15 <BR>  胎纹占轮胎表面积比例:40%-如遇泥地或路面表层较为松软的情况可增加开槽。<BR>  轮胎配方:2 种</P>
<P>  g-Force Gravel 9=中性配方轮胎(适用的温度区间为15°C 至25°C) <BR>  g-Force Gravel 9+=硬性配方轮胎(使用于路面较硬或高温的环境) </P>
<P>  描述:此种轮胎胎纹以相对简洁来保证橡胶接触地面面积最大,以获取更好的抓地力和牵引力。开槽可以是开放式的,这样有利于增加纹路排除路面松软的砂石或泥。</P>
<P>  针对赛历上的三站重度磨损砂石路面比赛,百路驰研发了两种配方不同的g-Force Gravel 轮胎(中性和硬性),两种轮胎的尺寸也不同:215/65 R 15 规格的轮胎通常用来参加一个赛段的第一场比赛,而胎面更宽的轮胎(225mm)似乎更适合一个赛段的第二场比赛——因为此时赛道松散的表面已经被清理干净了——所以选择这种轮胎能够获得更大的抓地力和牵引力。在这种磨损度高的路面进行比赛,很重要的一项参数就是车手对轮胎的掌控。砂石路面上的比赛,轮胎所承受的各种压力非常大(车轮打滑、石头的影响、轮胎表面的划痕等)。车手不能在这种路面上一味地向前冲,如果发现轮胎过热要让轮胎有喘息的机会, 同时要减少打滑的产生。随着规则的变化,种子选手被禁止使用所谓的活动差速齿轮,因此车辆的调整以及明智的轮胎控制在这种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BR><BR></P><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21466699.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21466699.jpg" border=0></A><BR><BR><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22206045.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22206045.jpg" border=0></A>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2: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td2_nl vAlign=top>
<>世界拉力锦标赛是唯一一项在单一比赛中集合多种不同轮胎的赛事。这项比赛的轮胎变化范围很大。目的<BR>是应对随时出现的各种状况,同时保证车手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足够控制力。比赛主要包括三种基本路面:<BR>砂石、冰雪和沥青。但塞浦路斯的崎岖赛道、澳大利亚灌木丛中穿越的赛道,以及芬兰中部过山车一样起<BR>伏的赛道几乎没什么相同点,所以每种路面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几小类:轻度磨损、中度磨损、重度磨损<BR>砂石路面,湿的或者干的沥青<BR>路面等。</P>
<><STRONG><FONT size=5>&nbsp;&nbsp;&nbsp; 沥青路面</FONT></STRONG></P>
<><STRONG><FONT size=5><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18577527.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18577527.jpg" border=0></A><BR> </FONT>· 干地沥青路面</STRONG></P>
<>  百路驰g-Force Profiler 轮胎</P>
<>  适用于: 蒙特卡洛站、加泰卢尼亚站、法国站以及德国站<BR>  规&nbsp; 格:225/40 R 18——225(宽度/毫米)/40(外围直径/厘米) R(Radial子午线) 18(内轮直径/英寸) <BR>  胎纹占轮胎表面积比例:17%-如遇湿滑或低温环境可增加开槽。<BR>  轮胎配方:3 种</P>
<>  g-Force Profiler 0=软性配方轮胎(适用于低温伴随/或者潮湿的环境) <BR>  g-Force Profiler 2=中性配方轮胎(适用的温度区间为10°C 至25°C) <BR>  g-Force Profiler 4=硬性配方轮胎(使用于赛段较长且温度高于25°C的环境) </P>
<>  描述:g-Force Profiler 尺寸较大,因此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动力传输到路面。而低侧面的设计保证了轮<BR>胎出色的稳定性。轮胎在沥青路面上行驶需要承受相对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急刹车(最高达到1.8g)、<BR>高速行驶以及非常大的侧向力(最高能够达到1.5g),这些力在数十公里的赛道上一遍遍重复出现。鉴于沥青<BR>轮胎的这种情况,轮胎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总体表现,但是车手们往往要求轮胎在正常比赛中提供持<BR>续的抓地力。</P>
<>  1995 年后,国际汽联规定的轮胎最大尺寸相对于沥青路面轮胎承受的力来说,仍旧偏小:一辆赛车输<BR>出功率高于300 马力,在运动中的自重在1 吨以上, 同时还高速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上。将这些因素综合<BR>起来考虑,得出的结论就是轮胎的温度将随着比赛的进行而升高、然后轮胎内结构发生变形、轮胎内压力<BR>升高,最终很可能导致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缩小20%。而百路驰工程师和化学家的任务就是延迟这种现<BR>象的出现。</P>
<><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18342536.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18342536.jpg" border=0></A><BR>  <STRONG>· 湿地沥青路面</STRONG></P>
<>  百路驰g-Force Profiler Humid </P>
<P>  百路驰在FIA的胜利适用于:蒙特卡洛站、加泰卢尼亚站、法国站以及德国站</P>
<P>  规格:225/40 R 18 ——225(宽度/毫米)/40(外围直径/厘米) R(Radial 子午线) 18(内轮直径/英寸) <BR>  胎纹占轮胎表面积比例:17%-如遇湿滑或低温环境可增加开槽。<BR>  轮胎配方:2 种</P>
<P>  g-Force Profiler .cold.=软性配方轮胎(适用于低温伴随/或者潮湿的环境) <BR>  g-Force Profiler .normal.=中性配方轮胎(适用的温度区间为15°C 至25°C) </P>
<P>  描述:g-Force Profiler Humid 尺寸较大,因此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动力传输到路面。而低侧面的设计保<BR>证了轮胎出色的稳定性。赛车轮胎在湿地沥青路面上的挑战是完全不同的。由于速度相对干地要低, 轮<BR>胎所承受的各种力也会相对减少。事实上,车手在湿地上驾驶的技术远比他所使用的轮胎的整体表现要重<BR>要的多。</P>
<P>  由于在沥青路面的赛事中每支车队只能选择两种花纹的轮胎,WRC 轮胎必须更能适应不同环境。而单<BR>纯的雨胎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如遇大雨,百路驰的工作人员则会在其所谓的中性胎上另外开槽,增加胎<BR>纹。这些新加的开槽可以是经向的(排除积水),也可以是横向的(增加抓地力)。一条完全的雨纹轮胎每秒可<BR>以排开20 升水。</P>
<P>&nbsp;<A href="/upload/2007-9/29/20079292319345283.jpg" target=_blank><IMG src="/upload/2007-9/29/20079292319345283.jpg" border=0></A></P>
<P> <STRONG> · 冬季沥青路面</STRONG></P>
<P>  百路驰g-Force Winter </P>
<P>  适用于:蒙特卡洛站<BR>  规格:215/45 R 18 ——215(宽度/毫米)/45(外围直径/厘米) R(Radial 子午线) 18(内轮直径/英寸) <BR>  轮胎配方:1 种</P>
<P>  描述:百路驰g-Force Winter 可以配合两排(共250 个)防滑钉使用,或者也可以只装一排防滑钉或者不装。<BR>在干净的沥青路面上,轮胎较宽的表面使得其与路面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以此来保证赛车的动力被传输到<BR>地面。如配合防滑钉以及刀槽花纹,轮胎则可以在冰雪路面上提供一流的抓地力。外面一圈防滑钉主要用于<BR>增加抓地力,而内侧的防滑钉则最大限度的传导牵引力。</P>
<P> &nbsp; 这种轮胎仅在蒙特卡洛站被使用。在这条赛道上,抓地力通常是通过山口等处最关键的因素。但如果路面<BR>混合了干地、冰面和/或雪面,轮胎的选择将会变得非常困难。虽然百路驰g-Force Winter 能使车手应对几乎是<BR>完全的干地但伴有一些冰面的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g-Force Profiler 将不可能完成比赛。2004 年蒙特卡洛<BR>站的轮胎选择比如今还要多一种:大雪胎。但是,近些年来很少出现大雪遍地的情况,而且赛道也都集中在摩<BR>纳哥地区,更是减少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经过国际汽联的批准,车队放弃了此项选择。<BR><BR></P></TD></TR></TBODY></TABLE>
发表于 2007-10-17 14: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太好了<br><br>补充一下,米其林的WRC负责人去年就说过,225的胎对A8组的车尺寸太小,对这么复杂的路况以及磨损状态下开发轮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实际上就是说他们给WRC供胎利润太小啦-_-<br>而g-force这些其实都是M给做的,而且就是Z bto胎,为了商业利益M这样做也无可厚非.<br>小车队我不清楚,至少seb的胎他们是单独给做的,不过估计配方都是一致的<br><br>slick胎他们经常根据路况做些切割,像04年德国站的时候saniz就在某几个赛段用recut-slick对duval的雨胎,不过那次saniz输的很惨哈哈<br><br>总体来说M的胎还是好,明年换P的话但愿不要出现经常橡胶磨完的情况<br>
发表于 2008-3-6 18: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08-3-6 21: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一下
发表于 2008-3-19 06: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学&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nbsp;顶
发表于 2009-3-13 15: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钉子胎真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赛车网论坛 ( 沪ICP备15026038号-1 )

GMT+8, 2024-11-1 08:12 , Processed in 0.0692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 Singcer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