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赛车网购物区,车迷来看看
查看: 1937|回复: 14

分析:CCC 千六組燒錢問題的癥結所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6 17: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六組的燒錢問題一直讓大家討論得十分激烈,這是我最近重新分析的結論:

同樣地,在香港車隊中,不論HKTCC,CCC,ASCC,ATCC等,也是用了不小高性能組件的問題,可是為甚麼只有國內有燒錢的問題呢?

理由只有一個:錢用在不適當的地方。

以333為例,其引擎的改裝方法為:1.把國產發動機送到德國  2.德國把發動機送回來 3.技師把發動機裝上車上 4.完成。

這樣的話,問題就出現了。問一下333的技師,這副引擎換了甚麼?不知道;這副引擎改了甚麼?也不知道;這副引擎有甚麼微調了?更不知道。

也就是說,333在改裝這一台發動機時,付出的有:引擎本身的價值、改裝零件的價值、本地技工的薪金、國外技工的薪金、把引擎送到德國的運費、把引擎送回來的運費、引擎在德國時的存倉費。

在眾多費用中,前三者當然不能小,那麼後者呢?

如果國內的技師能夠參透引擎的結構,需要和各種零件的用途和效果,其改裝方法將改為:1.把原裝發動機打散 2.將氣缸體內壁打磨光滑 3.跟據需要決定需要更換哪些零件 4.自行安裝和調試 5.裝上車 6.完成。

而所需款項為:1.引擎本身的價值 2.改裝零件的價值 3.本地技師的薪金,4.改裝零件的運費

由前者轉變為後者,本地技師的薪金當然會提高,但跟國外技師仍差一大截,而運費方面,先是由雙程改為單程,再者,沒有了一些不用換的部件,重量減輕,由於運費是以重量計算的,再省下了一筆;最後,車隊在國內已經有基地,當然連引擎存倉費也省下來。

結論:要能夠跟本地解決千六組燒錢問題,又不會使賽車的性能下降,更能夠提升國內賽車改裝技術的辦法,就是不要再用拿來主義的方法改裝引擎。現在大車隊們都已經有一台或以上改好了的引擎,也不愁沒有資金,應該趁這段"寒假"時期去將手上的引擎研究一番,再查查不同組件的功效,這個應該可以由書本或網上找到的,當然是英文為主的。但要在國際車壇立足,英語能力是必須的。最終要做到靠自已去決定怎樣改裝,才能夠脫離國外母廠的經濟和技術控制,從而提升實力,又能減省成本。

发表于 2006-11-6 23: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完全在理,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问题在于:

1 设备工具:国外的发动机改装工作室里的工具配套齐全,有些设备在国外很普遍,中国只有在发动机厂才有

2加工能力:国外赛车引擎很多比如活塞,连杆等都不是技师完全自己做的,也是让加工厂先做半成品,就哪怕是国外的半成品,这里国内的加工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3专业知识:正如你所说,英文是很需要的,但是国内的技师和国外相反,是处于低层的人物,别说英语,很多技师中文字都认识不了多少

4测试环境:国内有多少地方能够模拟发动机测试,不多吧,

5工作态度:不是自贬,动手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要求标准等,国人还有很多不足

发表于 2006-11-6 23: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原因,厂商不愿意把引擎的核心技术交给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why Hong Kong can do this but can't in China?

1 设备工具:国外的发动机改装工作室里的工具配套齐全,有些设备在国外很普遍,中国只有在发动机厂才有>>>They have sponser, that means they have $$$$, jusy buy it!

活塞,连杆等都不是技师完全自己做的>>>Yes, in F1,they just buy it, not make it

4测试环境:国内有多少地方能够模拟发动机测试,不多吧,

5工作态度:不是自贬,动手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要求标准等,国人还有很多不足>>>>Also haven't in Hong Kong

还有一个原因,厂商不愿意把引擎的核心技术交给我们 >>>Just learn by theirselves. They have a very good engine now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9: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版

為甚麼香港車隊做到的國內會做不到?

1 设备工具:国外的发动机改装工作室里的工具配套齐全,有些设备在国外很普遍,中国只有在发动机厂才有>>>有錢去浪費,沒有錢買設備?

活塞,连杆等都不是技师完全自己做的>>>F1車隊都不會自已做的,向外購買吧!Titda有Nismo,POLO在歐洲有跑S1600,配件多得嚇死人,擔心一下技師們懂不懂得選擇更實際!

4测试环境:国内有多少地方能够模拟发动机测试,不多吧,

5工作态度:不是自贬,动手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要求标准等,国人还有很多不足>>>>這些在香港都沒有吧…………

还有一个原因,厂商不愿意把引擎的核心技术交给我们 >>>所以說要自已去研究啦,大車隊們都有一台好引擎在手,拆了它吧!

发表于 2006-11-7 19: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这里看出SCANIA是一届书生,只懂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FIA注册应是行家,说出了部分问题所在。

1 设备工具:国外的发动机改装工作室里的工具配套齐全,有些设备在国外很普遍,中国只有在发动机厂才有

中国赛车真正开始只有三年,以前的拉力赛根本不用改,因为N组不容许改(动力)。因此完全没有经验,也没有方法。不要以为改装很简单,看看赛拉图的成绩便可见一班。不要说韩国人不懂车,如果他们不懂,我们更不懂。

工作态度:不是自贬,动手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要求标准等,国人还有很多不足

100%同意。没有系统,没有理论,没有经验。。。

2加工能力:国外赛车引擎很多比如活塞,连杆等都不是技师完全自己做的,也是让加工厂先做半成品,就哪怕是国外的半成品,这里国内的加工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国内根本没有够水平的加工厂。真正的赛车用品也不是加工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所有比赛改装品都是要给图纸去国外定做的,做好后行不行是看设计的人,不是工厂的问题。

4测试环境:国内有多少地方能够模拟发动机测试,不多吧

就算有DYNO也之是方便一些而已,最重要是研发能力和基本工。DYNO只是一件工具,做不好只是会在测功机上早点爆缸,不给人家看到吧。

还有一个原因,厂商不愿意把引擎的核心技术交给我们

厂商是没有改装技术的,除非有自己的运动部。比赛的改装都是专门的赛车公司开发出来的。这是为什么SUBARU找PRODRIVE,MB找AMG(以前),丰田找TOM‘S和本田找无限的原因。很多有运动部的也只是开发一些改装件给民用车用,像丰田的TRD,标致的PEUGEOT SPORT等,比赛用的车都不是他们开发的。

 

发表于 2006-11-7 2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A注册 于 2006-11-6 23:25:28 发表

说的完全在理,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问题在于:你们到底有多少钱可烧?还能烧多久?

最后大家都赛成了发动机研发机构了!你们的精力和金钱又有多旺盛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20: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經驗最終還是要靠累積的

如果現在只靠國外的話,就會像多年來國內的合資車廠一樣跌入萬丈深淵的。

香港也經歷過摸索的

當然,還是培訓專業人才才是上策。賽車不單是只需要訓練車手的。

发表于 2006-11-8 06: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cania 于 2006-11-7 20:43:59 发表

經驗最終還是要靠累積的

如果現在只靠國外的話,就會像多年來國內的合資車廠一樣跌入萬丈深淵的。

香港也經歷過摸索的

當然,還是培訓專業人才才是上策。賽車不單是只需要訓練車手的。

哈哈, 说的好。 “經驗最終還是要靠累積的” - 但你有这时间,资金和机会吗? 你知道赛车没成绩的结果吗?

“如果現在只靠國外的話,就會像多年來國內的合資車廠一樣跌入萬丈深淵的。” 对,但你以为一汽,二汽等不焦急吗,但他们做不出来啊。你可以很容易做一只车门,但要它开关十万次没问题便非常难。现在国内合资厂的车用来作计程车的话,车门在一段时间后还是不成。。我们的民族品牌更不要说了。车门也造不好,怎样造发动机?

“香港也經歷過摸索的” - 对,香港有几十年的赛车经验,但真正成的也没有几家。这一行的淘汰率是很高的,而且也不能发达。

“當然,還是培訓專業人才才是上策。賽車不單是只需要訓練車手的” ,当然咯,这些方向性的问题谁都知道,但怎样造呢。

说回老话 -  现在的情况比以前光跑N组拉力好多了。中国跑了十多年拉力,一个像样的改装也没有培养出来。你看那些第一年来跑CCC的著名拉力车队现在怎样了。如果333没有厂家支持现在也没戏了。但我可看到五年后我们将有一批懂改装的技师出现,虽然不能和国外比,但再多点时间便有可能了。

发表于 2006-11-9 10: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发动机   别吹牛了

国内估计十年八年后,都不行

发动机落后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背后是整个汽车工业产业链,机械工业整体水平与人家差的差距,绝对不是某方面的落后

扯的有点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赛车网论坛 ( 沪ICP备15026038号-1 )

GMT+8, 2025-4-30 15:06 , Processed in 0.0750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 Singcer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