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六組的燒錢問題一直讓大家討論得十分激烈,這是我最近重新分析的結論:
同樣地,在香港車隊中,不論HKTCC,CCC,ASCC,ATCC等,也是用了不小高性能組件的問題,可是為甚麼只有國內有燒錢的問題呢?
理由只有一個:錢用在不適當的地方。
以333為例,其引擎的改裝方法為:1.把國產發動機送到德國 2.德國把發動機送回來 3.技師把發動機裝上車上 4.完成。
這樣的話,問題就出現了。問一下333的技師,這副引擎換了甚麼?不知道;這副引擎改了甚麼?也不知道;這副引擎有甚麼微調了?更不知道。
也就是說,333在改裝這一台發動機時,付出的有:引擎本身的價值、改裝零件的價值、本地技工的薪金、國外技工的薪金、把引擎送到德國的運費、把引擎送回來的運費、引擎在德國時的存倉費。
在眾多費用中,前三者當然不能小,那麼後者呢?
如果國內的技師能夠參透引擎的結構,需要和各種零件的用途和效果,其改裝方法將改為:1.把原裝發動機打散 2.將氣缸體內壁打磨光滑 3.跟據需要決定需要更換哪些零件 4.自行安裝和調試 5.裝上車 6.完成。
而所需款項為:1.引擎本身的價值 2.改裝零件的價值 3.本地技師的薪金,4.改裝零件的運費
由前者轉變為後者,本地技師的薪金當然會提高,但跟國外技師仍差一大截,而運費方面,先是由雙程改為單程,再者,沒有了一些不用換的部件,重量減輕,由於運費是以重量計算的,再省下了一筆;最後,車隊在國內已經有基地,當然連引擎存倉費也省下來。
結論:要能夠跟本地解決千六組燒錢問題,又不會使賽車的性能下降,更能夠提升國內賽車改裝技術的辦法,就是不要再用拿來主義的方法改裝引擎。現在大車隊們都已經有一台或以上改好了的引擎,也不愁沒有資金,應該趁這段"寒假"時期去將手上的引擎研究一番,再查查不同組件的功效,這個應該可以由書本或網上找到的,當然是英文為主的。但要在國際車壇立足,英語能力是必須的。最終要做到靠自已去決定怎樣改裝,才能夠脫離國外母廠的經濟和技術控制,從而提升實力,又能減省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