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十三妹
180迈玩“见缝就钻” “二环13妹”反思飙车十年 “二环13郎”的名字,最近成了北京飙车者的代名词。但是,在日前的“北京首届汽车直线竞速大赛”的报名现场,却是被称为“二环13妹”的女孩浮出了水面。她是该赛事的第一个报名者,她说,希望能和“二环13郎”在比赛中一决高下,但是,到记者发稿时,“二环13郎”没有报名。
和“二环、13分钟、140迈以上的速度、每分钟要超车266辆”的“13郎”的低调相比,“13妹”完全不同,这位有着近十年飙车经历的女孩接受了采访邀请。
本周,接受完记者的采访后,“13妹”和她的飙车朋友集体亮相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歌手阿文在东方斯卡拉西部酒城的演出刚刚结束,这一帮人说笑着涌出来。阿文开一辆宝马X5,“13妹”是一辆小吉普,还有一辆POLO,他们上了各自的车后,由于路上车少,三辆车左右并线,穿插躲闪,他们互相超车,也超陌生人的车。
“13妹”,真名姚瑶,身材高挑儿,长发,皮肤白皙。她开的小吉普车,与那些宝马级的越野车相比,显得“温柔”了一些,但是她的飙车史很长。
她说“13郎还太小”
2月10日晚,“二环13郎”被交警制止以后,那帮飙车的朋友就开始跟姚瑶开玩笑:“现在,该你‘13妹’亮相了。”这样,在那个圈子内,姚瑶“二环13妹”的名声就叫开了。
正如这帮朋友的“预言”,现在的“13妹”已经成了媒体追踪报道的名人。
姚瑶说,“我的这个圈子都是三十岁左右的人,已经过了‘13郎’他们二十岁左右那样不要命的劲头,他们就是太小,还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自称曾10分钟跑完二环
姚瑶说她飙车的历史已经有十年了。虽然从没有真正计算过在二环跑一圈的时间,但是她自己估计,最快的时候应该有10分钟左右,最高时速180迈。圈子里盛传,现在二环跑一圈最快的速度已经是8分钟了。“我还真想和他们在一场正式比赛中比试比试。”说起速度,她还有些跃跃欲试。
“飙车不光看速度,还要看超车技术,晚上九点的二环路,车不多,也不是光秃秃一辆也没有,正适合飙车。”姚瑶并不避讳谈这些,“我一直想创个纪录,但是二环上摄像头太多了,我最快的时候开到180迈,最常见的是140迈~170迈。”
最早飙车因小姐妹起哄
“要说真正飙车,还是一帮小姐妹们起哄闹的。”姚瑶从小学跳舞,芭蕾舞、民族舞蹈都跳过,还练过体操,所以身边有一帮学艺术的小姐妹。大家经常去三里屯酒吧。
有一次,喝完酒后,姚瑶开车,车里坐着好几个小姐妹。突然,一个吆喝说“前面有一辆奔驰,一个女的开的。”其他姐妹一听,就开始吵着“超过她,看看她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这么一哄,本来就喜欢开快车的姚瑶也来劲了,开始“见缝就钻”,左超右超,终于和奔驰车并驾齐驱。从此,飙车事件就越来越多了。
她说,当时超车的一路上,车窗是摇下的,车里的音乐是最大声的,车里又有一群张扬的美女。姚瑶的车吸引了很多男孩子的目光。“在当时,超车,开快车,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就是为了当车一下冲过去时,牵着后面无数艳羡的目光,就是为了出风头。”
第一辆本田车13万元改装
“我学车有天赋,一上车就会开。”她说,一开始上三环,就开了八九十迈,“那时就叫疯跑。好在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摄像头,所以一个月下来也没有多少罚单。要是换成现在,还不得几十张?”
姚瑶说:“那时我把车改装了,开起来真过瘾。”
姚瑶的第一辆车是进口本田,男朋友送给她的。经过改装,排气量升了,装上了后尾翼,换了粗轮胎,雨刷换了红绿色的,车身贴了卡通画,花了13万元。“开到哪里,那轰轰的声音,加上后尾翼,像个大怪物,但是,当时就觉得,这样飙车才有感觉,才有速度。”
一次车祸后她知道害怕了
2003年9月之前,姚瑶的车只要一上路,“白天就是咬着80迈开,晚上要是不飙一下车就憋得慌”,“要是老是让我控制在80迈以内我就很难受,只有在过桥时我才会踩刹车,避免被摄像头拍。”姚瑶说。
“我一进车内就有‘自闭症’,就觉得跟外界没有关系了,所以看见缝就想钻,看见有人在我前面就想超。什么都不想,就想快,嗖地一下出去。”她这样描述当时的自己。
2003年9月的那一天以后,姚瑶说,她变了。
到现在,她也再不是以前的她了。虽然她还是喜欢开快车,但不是以前的感觉了。姚瑶回忆的时候,说“现在想起来我还后怕。”
“那天,在一段很普通的马路上,我把人撞飞了。”一个40多岁的行人,被姚瑶的车撞出去4米多,车玻璃碎了,反光镜没了,机器盖也没了,“我坐在车里也傻了,半天没动静。”幸运的是,姚瑶带他去检查后,没有什么大碍。“从那天以后,我将近两个月没摸过车。”
后来,有一天,男朋友喝了酒,让姚瑶开车。两个月没动过车的姚瑶,“腿很紧张,心咚咚跳,先把所有操作程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上了三环后,姚瑶第一次开40迈的车,也是第一次,她看见车老远就踩刹车。
 飙车者越来越多
现在一起飙车的少了
重新开车半个月后,姚瑶的开快车的习惯又回来了,但是,“虽然现在也开快车,速度还是能控制好,再不会像以前那样不考虑时间地点都开快车了。”
姚瑶没有改现在的吉普车,“改装后验车也麻烦,费用也很高,关键是飙车的圈子、氛围越来越淡了。”以前一起玩的朋友,有嫁人的,有到其他城市定居的,唯一一个可以和姚瑶一起飙车的女友也去深圳了。
认识了歌手阿文后,姚瑶的飙车圈子又扩大了,但是,现在这个圈的人的年龄都在三十左右,都经历了二十岁左右的“天不怕地不怕”,也都经历过“想起来后怕的事故”,所以,现在飙车既不频繁,也不激烈了。
“五六年前,我们可以有八九辆车一起开,现在也就是两三辆还能开起来。”她说,“一般就是晚上,到四五环上比比,或者空闲时在郊区定一个地点,比赛看谁先到,输的人请客。”
根据“乘客”关系定速度
20岁姚瑶刚学会开车时,第二次开车就带上了爸爸妈妈去五棵松,在超车时,反光镜被划开一个口子。到达之后,看到这个口子,姚瑶有些怕了。直到现在,只要是家人、男朋友在车上,她必定开慢车。“偶尔我开快车,男朋友就东拉西拽地大呼小叫。”
“再说,开快车时,我必定在车里放那些快节奏的迪曲,车窗摇到最低,音乐声音开到听不见别人摁喇叭。随着音乐整个人也会动起来,让旁边的人看起来,我就像个神经病。但这样开车才有感觉。所以,老爸老妈是受不了这么大噪音的。还有,开快车是要颠簸的,爸爸妈妈哪能受得了这个?”
圈内朋友都是自由职业者
姚瑶现在的这个飙车圈子里的人,大约有20个左右,像阿文这样的从事文艺行当的比较多,歌手、鼓手都有。
“飙车的人一般都是自由职业者,‘正儿八经工作的人’哪有时间天天飙车?他们只能短时间发泄一下。我周围的人都是没有正式职业的。”姚瑶说。
她自己的经历也很特别。15岁以前学跳舞,学体操,后来又学习美容,16岁留校做了美容老师,21岁后辞职不干。经营过一家三星级宾馆,现在“每天就是夜里四五点钟睡,十一点起,去去酒吧,听听歌,逛逛街。”  |